• 共青团组织创新发展的重点工程建构
  • 作者 : 省青少年研究所 张 明
    来源 : 辽宁青年网新闻中心     日期 : 2011-03-11    

        建国60年来,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的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得到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共青团的重点工程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广大青年的新期待,把握好青年工作发展趋势和规律,进一步描绘青春绽放的宏伟蓝图。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以及团的自身建设,是未来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实施的五项重点工程。要按照党中央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要求,把长远发展目标和求真务实的作为结合起来,通过对重点工程的投入实施,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把共青团的宏伟大厦建设得更加壮美辉煌。

        一、组织和凝聚青年工程

         1.构建和完善青年组织动员体系

        1)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借助党建成果,促进“两新”组织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善于借助党政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积极推动基层团建与党建在工作空间和工作内容上紧密结合。以走进青年为根本,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灵活设置团组织,积极探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各种有效的团建模式,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探索和创新乡镇、企业、街道等团的委员会建设方式,充分发挥青年能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基层优秀团干部、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力争全面覆盖各类学校。探索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组织建设和运行联络的新方式,使有条件的团组织实现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网络化,影响和覆盖更多的青年。

        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基层团的工作的切入点。在农村,要针对农村青年具有强烈的不甘于现状、敢闯敢试、渴望致富的特点,围绕生产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农村青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在企业,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的结合点;在学校,要围绕育人目标,着重在理想信念、良好品德、全面素质培养上找准工作切入点;在社区,要围绕社区应具有的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等重要功能,开展各项工作,促进社区和谐。

        加强对基层的支持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团的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的制度,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支持工作。凝聚全团力量,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支持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政策、经费、项目、阵地等方面为基层提供制度性保障。上级团组织要在总结挖掘好经验、介绍推广好做法、完善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

        2)巩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青联、学联和团属青年社团在联系不同类型青年群体中的作用。增强青联组织的凝聚力,重点推进省、市两级青联组织建设。扩大学联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团属青年社团的指导服务,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项目,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各个方面的青年。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青年中心作为团的组织网络延伸、青年活动场所、基层工作运行模式的新机制,充分发挥青年中心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联系和服务青年中的作用。

         高度重视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沟通和合作,探索在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主动培育和发展具有自组织特点的青年社团。必须把组织化动员方式与社会化动员方式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为党团结凝聚各个领域、各类社会组织中的青年,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组织化动员这一最根本的动员方式,探索和创新在新的经济社会变革中进行组织化动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进行社会化动员的新方式。要更加注重健全团的组织网络和体系,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2.增强对青年群体的凝聚力

        1)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建功立业。通过项目化平台把当代青年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起来,让青年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做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先锋。主要项目包括: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在创业中建功立业,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贡献;实施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促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实施青年就业和再就业行动,认清严峻形势,制定明确目标,强化培训和服务手段,帮助求职和下岗青年转变观念,掌握就业和再就业技能,为社会的稳定承担责任义务;实施企业青工岗位能手计划,开展技能练兵比武,攻克技改难关,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快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实施农村青年增收创效活动,培养星火带头人,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养殖培育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施青年绿色行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植树种草绿化家乡,倡导文明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防止各种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等等。

        2)激发和释放青年创造活力。用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方式组织动员青年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使青年中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实现自我价值和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最大效益。努力营造鼓励青年干事业、支持青年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五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青年中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的劳动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知识、技术、管理则是劳动的拓展,体现的是高级复杂的劳动组合和现代社会分工协作必要因素。资本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和生产资料综合手段的集中代表。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所具备的发达生产力的促进机制。

        3)全面开发和合理配置青年人才资源。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造就合格的青年劳动者大军和青年高级人才队伍,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后劲和智力支持。有针对性地服务青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不断提高青年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认真做好优秀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广泛开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绩效创新,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托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发挥好科技成果孵化器的作用。实施青年技能型人才攀登计划,大力开展青年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提升在岗青年技能素质,逐步实现青年岗位能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行动,培育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市场,落实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提高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技能。

        4)深化和探索社会化动员青年的工作载体。广泛动员青年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生态环保、大型赛会、海外服务等领域的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和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在继续援建希望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实施新的社会公益项目。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各种生态环保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进一步动员城乡少年儿童、东中西部少年儿童、内地与港澳台少年儿童、各民族少年儿童、健康与残障少年儿童之间开展“一对一”互助活动,丰富内容和形式,建立长效互助机制,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善于借助市场力量,运用网络工具以及大众传媒手段,拓展动员领域,深化工作内涵,更加广泛有效地动员青年、影响青年、影响社会。

        二、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1.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当代青年精神支柱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年,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头脑,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辨析社会现象,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中的成绩、问题和矛盾,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大学生、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优秀骨干为重点,通过理论培训、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对外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青年骨干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积极探索分类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实际及其所在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针对不同领域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研究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每一个层级的任务,总体上把握内在的整体一致性,使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党、团、队组织意识实现有效衔接。对中小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和规律,注重探索有效方式,灌输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他们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对大学生,坚持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结合方式,引导大学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针对不同群体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农村青年牢牢把握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增强科技致富意识,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青年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引导青年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弘扬职业文明。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重点,在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民族地区青少年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对不同界别青年代表人士的思想引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强化感情纽带,加强组织联系,积极开展服务,引导他们进一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力量融入到服务祖国和社会的实践之中。

        3.大力实施青年文化行动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体,以文化育人为主题,大力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更加有效地用文化手段引导教育青年,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引领青年文化发展潮流,跟踪青年文化动态,研究青年文化时尚,关注青年文化热点。青年文化建设要面向基层、立足基层,动员广大青年参与进来。通过富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文化专题活动,加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网络文化、打工文化和军营文比建设,把握重大节庆和重大事件契机,集中组织青年文化展示活动。把文化育人思想贯穿到各项文化活动之中,用高尚的情操塑造青年,用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学科学、爱科学,在实践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建立青年文化行动推进机制,培育发展各类青少年文化社团和中介机构,调动团内外各方面力量,创作、生产和推出优秀青年文化作品,促进优秀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对青年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强团属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构建影响青少年的传媒体系。充分发挥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善于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各种传媒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少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报刊、出版阵地,拓展网络媒体,探索手机、电视、广播等其他大众媒体,更好地发挥校园媒体、企业媒体的作用,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团属传媒体系。坚持分众化、对象化,面向团的组织、团的干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和社会读者等不同层级,不断加强内容建设和渠道建设,使团属传媒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扩大共青团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加强网上引导。积极推进团属网络资源整合,建设好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以及各级团组织的骨干网站。运用博客、网络视频、手机报等新的媒体形式,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依托网络开展舆情分析、思想引导和文明上网教育,使网络成为引导青少年的生动课堂。借助社会上各种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主流媒体力量,宣传和展示团的工作、扩大团的影响,树立可学、可亲、可敬的青少年典型,影响和引导广大青少年。

        4.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力量。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既是打造和谐辽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共青团组织发挥人民团体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根本上是事关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局问题。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质上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社会公民。共青团组织鲜明地提出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服务的工作导向,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有助于青年深入了解省情和民情,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青年通过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可以更好地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就是把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实处。这既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更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动员和组织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中学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作为一个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是共青团组织一个最基本、最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体现出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团组织又能发挥作用的结合点,是工作目标具体化、有形化、基层化的综合运用。

        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增强现代文明意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中做发展先进文化的尖兵。主要项目包括:构建青年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价值导向体系,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基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核心,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价值取向,对新时期的青年发展价值体系给予新的内涵界定;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信教育为重点,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完善由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队构成的志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发展规划和富有活力的创新机制;推广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以发展社区服务项目为重点,组织青年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秩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举办乡村青年文化节,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推广科技,传播文化,引导农村青年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新观念;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做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十佳少先队员等奖项的评选、表彰、宣传工作,等等。

        三、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工程

        1.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团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与广大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反映他们的意愿,与他们建立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搭建开放互动的平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拓展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坚决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鼓励青年放心大胆地干事业,使青年中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行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以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要正视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及时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对外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利益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完善青年问题的社会预警机制,及时分析预测青年群体的变化态势,做好新形势下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网络,搭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为骨干,以城乡社区青年中心为基础,以青年社团和中介组织为延伸的青少年工作系统网络。大力扶持基层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服务中心、青年行业协会等专业性机构,协调青年政策、计划、设施、训练、交流、公共与咨询合作等具体事务,逐渐形成门类齐全、运行规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关注团结各类青年非正式团体,不断拓展工作领域,通过联网辐射和一体化整合,满足不同层次青年的多样化需求。

        2.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发展计划项目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中心环节。围绕重点产业、资源开发与节约、环保等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青字号”的攻关项目及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建立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推进机制,实行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健全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完善与社会创新体系相配套的网络连接,建设好青年创新科技园,发挥好科技成果孵化器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比武、“五小”发明创造、“挑战杯”科技创新、“金钥匙”科技竞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深扎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之中。

        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就千百万合格的劳动者和青年高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青年技能型人才攀登计划,全方位开展青年岗位练兵活动,举办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政策导向和典型引路,激励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一流业绩。推进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推广先进实用性技术,推出新型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计划,为新农村的建设培养各类人才。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人才结构高对应、人才流动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率的要求,建立吸引和凝聚青年高级人才的培育基地,为各类青年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多种选择的通道。

        3.着力解决青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影响青年成长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健康问题。青年的身体状况因营养不足或过剩及缺少保健知识和措施呈逐年下降趋向,尤其是心理的成熟度相对滞后,各种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二是教育问题。青年的思想、品德、知识、养成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存在着差距,其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急需得到改进。三是就业问题。人口膨胀和产业结构调整,使青年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尤为突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能本领,走上工作岗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四是环境问题。青年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需要得到不断的净化,青年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居住权、健康权、社会福利权及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需要得到有力的保护。五是青年违法犯罪的问题。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参与,在法律框架内促进全社会的关注,从违法犯罪原因入手采取预防措施,并对两劳释放人员提供改造帮教服务,等等。 

        全面推进“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暖万家心、解万家难,帮助人民群众,特别是特殊家庭和特困家庭、弱势青年群体排忧解难。加大希望工程的投入力度,积极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按时完成学业,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正视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内部产生的各种矛盾,开辟多种渠道,倾听青年的呼声,反映青年的诉求。建立健全青年问题社会预警系统,未雨绸缪,提前预测,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青年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4.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

        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扎扎实实的帮助。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求职就业的技能。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工作,拓展工作领域,丰富职业类别,帮助青年职工提高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开展“订单式”的科技培训和技能素质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务工经商的能力,培养一大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团的组织网络优势,统筹城市和农村、输出地和流入地、学校和企业及城市社区的各类就业信息,为青年与用工岗位之间搭建及时、有效的对接平台。动员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推进阵地建设,建设一大批全团统一品牌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充分发挥共青团社会化动员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创业提供实践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建设共青团农村青年就业培训基地。结合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愿望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依托农业产业化大户生产基地,组织农村青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各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遵循市场化原则,推动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项目的深度开发。提供资金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团中央、省(区、市)团委分两级设立统一品牌的青年就业创业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市级团委成立基金。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和解决风险控制问题,为青年创业提供有效融资支持。继续推进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根据青年的创业需求,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青年创业带头人提供咨询及技术、网络支持,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项目管理评估、项目孵化和创业指导等系列服务,提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

        四、青年维权解困工程

        1.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

        有关青年教育、就业、劳动、社交等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在行使青年教育、监督、保护、发展等职能过程中所涉及的综合性服务事项,构成了青年事务的基本范畴。共青团组织履行其职能范围主要包括: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将青年事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争取确立若干个促进青年事务发展的政府项目。制定和完善地方性青年政策法规体系,使青年和青年工作有法可依。建立青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定期发布年度性的青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白皮书。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保护等项工作。组织实施除学校以外的全方位社会青年公民教育。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净化监管工作,指导青年闲暇文化生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承担青年和青年事务专项课题的调研工作,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履行对青年组织社团及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责,使其按照要求规范运作。开展对特困及不良青年的关心、教育、帮助、挽救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重新走上新生。组织青年国际间的文化交往与合作活动,等等。

        充分整合政府资源解决青少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政府青少年维权事务的专门机构。政府要努力推动成立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团中央。要着力推动市县级“两办”的建设,完善从上至下的工作机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检查和评优表彰制度,定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通过制度建设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的相关机制。主动协调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合力。各级团组织要加强探索,与有关部门一道,创造出更多有效的青少年维权机制,更好地调动方方面面力量来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3)积极探共青团参与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建立共青团社会监督意见书、建议书等制度,发挥团属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批评、检举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行为,督促或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和解决。

        2.切实维护好当代青年的特殊利益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代表青年的维权机制,倾听和反映青年意愿,时刻与广大青年保持密切联系,毫不妥协地同侵犯青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积极推动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建设,使青年所具有的各种权利不受侵害。坚持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青年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伸张正义,使维护青年权益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认真做好希望工程的捐助工作,积极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关注外资企业、非公经济组织、进城务工等青年群体的利益保障,对重大侵权事件提供法律援助。加强青少年政策法律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其它地方性青少年法规,建立青少年维权的社会整合机制,广泛开展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青少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主要分布在6个领域。一是学习教育。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等学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关注民办院校学生的权益状况,关心和救助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解决青少年学生遇到的人身伤害、校园欺诈等权益侵害事件。维护大学生在见习实习、勤工助学等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二是就业创业。要推动制定落实鼓励青年就业的规定,协调解决阻碍青年就业创业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保护就业中的弱势青年群体,反对就业歧视。反对雇佣童工,维护青年员工的劳动保护、工资保障、工伤赔偿等各项权益。三是恋爱婚姻。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强迫、包办、买卖婚姻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青年婚恋自由、自愿权利。四是身心健康。要推动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失衡、情感脆弱、体质不良等身心健康问题。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最低生活标准、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等涉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五是困难救助。要关注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事件,为权益受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实际帮助。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强迫未成年人乞讨等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救助失去监护的未成年人以及生活困难的青少年,参与消除歧视女童和残害青少年现象的行动。六是犯罪预防。要对有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年以及闲散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和帮助工作。帮助刑释解教青少年回归社会。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措施。

        3.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年利益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的要求和部署,发挥共青团在有序扩大青少年社会参与、反映青少年诉求、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注重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青少年意见,形成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成果,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服务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在收集和分析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各级团的组织和团干部要密切联系青少年,增进与青少年的有效沟通,充分体察青少年社情民意,真实准确地收集青少年意愿,加以深入研究,汇总和提炼出普遍性的诉求。为此,一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优势。通过调研、信访、开展接待日活动、听取青少年社团和青少年代表人物的意见等途径,加强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建立反映青少年利益诉求的组织化渠道。二是运用好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来发现和收集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已经相当普及的强劲势头,把互联网作为了解和沟通青年的有效工具,广泛深入地观察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根据他们的利益诉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稳步扩大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覆盖面,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体系,最终形成数据互通、信息互享、服务互联的维权工作平台。四是要依托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对青少年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他们最迫切的要求和最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团组织代表青少年向有关方面集中反映,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五是通过解剖典型案例,准确把握青少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合理有效引导舆论宣传,鲜明地向社会表明共青团的态度和立场。

        依靠政策法规解决青少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1)参与制定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围绕推动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利益格局来开展工作,参与研究制定涉及青少年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阐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内容和法律责任,明确了解共青团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主动向人大和党政部门提出青少年立法和政策建议,逐步完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2)推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团组织的义务和责任,把有关规定贯彻到团的具体工作和活动之中,努力办实事、求实效。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联合调研、工作联动、评优表彰等形式,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参与有关部门执行检查和监督,把惠及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3)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广泛宣传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便于参与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他们贯彻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帮助青少年学维法,通过电影电视片、公益广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建立团组织选派青少年利益代言人的制度性安排。主要包括:(1)强化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青少年利益代言人的意识和责任。注重推选那些热心青少年事业、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青年和青少年工作者,让他们代表青少年参与政治协商,反映青少年的愿望和要求,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推选那些关心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人大代表成为青少年利益代言人。(2)经常组织各界青年群体代表与各级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对话活动,不断探索拓宽青少年直接向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诉求的渠道。(3)各级团组织应当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组织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团,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座谈、同地方党政领导交换意见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青少年情况,研究青少年问题,反映青少年诉求。(4)各级团组织要指派专人或志愿者联系和服务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帮助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网络博客、开通热线电话、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设立青少年接待日等,配合和支持他们做好青少年意愿和诉求的收集、整理及青少年来访接待等工作。

        五、 新时期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工程

        1.切实加强各级团组织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

        团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共青团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团的领导班子始终处于青年工作全局的中心地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水平、决策视野、表率作用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共青团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团的各级领导班子要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照科学、合理、高效的决策程序开展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不断锤炼高尚的品格和扎实的作风;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议事,使决策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就必须经常到实践中去、到青年中去,时刻把青年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青年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就必须推动团务公开,保障团员对团的工作和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团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培养过硬的本领和扎实苦干的作风。团的干部是青年工作的中坚骨干力量,团干部队伍的总体能力,直接关系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的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使团的干部共同面临着一个“本领恐慌”的共性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增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增强鉴别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新时期处理团的事务所要掌握的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和本领。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事关团的事业成败兴衰,必须下决心、花气力解决好。各级团干部必须要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职业与党的事业、尽党员之责与尽岗位之责的关系,自觉把党的主张和意志体现到具体工作中,把个人业绩融入到党的事业发展中,做党的忠诚战士。

        团员队伍建设主要突出团员意识教育。广大团员对共青团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开展以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通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学习讨论,引导广大团员牢记自己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广大青年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团员的组织生活和组织纪律观念,通过“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主题活动,通过“三会一课”的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团员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得到人生的进步。针对团员流动日益加快的新趋势,创新团员管理方式,完善团员流动管理社区化和信息化手段,保持团员队伍的动态稳定。 加强团员发展和推优工作,以培养、教育为重点,抓好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严格发展过程中的推选、公示、预备期等程序,确保团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在党委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加强“育优”与“推优”环节的结合,不断壮大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团组织的主渠道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努力构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在“面”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延伸到社区;在“线”上,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国有集体企业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块”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职能的转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关事业单位延伸到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公企业单位。由面、线、块组成的三大传统团建领域和三大新兴团建领域,构成整个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格局。根据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合理调整团的基层组织构成方式。

        以社区团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为重点,促进基层团组织的全面活跃。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深化和社会结构重组,快速发展的社区已成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增长点。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居委会团支部为基础,以各种青字号工作机构和外围组织为纽带,覆盖社区青年群体的组织架构,形成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组织网络。两新组织建团的难点在于这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产权结构、设置形式均不同于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的组织,找准企业发展与青年需求之间的结合点是团建的关键环节。主动同工商联、中小企业局、行业协会、劳动就业、文教社保等与非公有制组织相关联的部门合作,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通过联合建团、委托建团、属地建团、产业建团以及行业组建青联等方式,不断扩大党的青年工作覆盖面。

        3.抓好团的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思想理论和组织文化创新是团的能力建设的根本。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用创新的思维谋篇布局,用战略的眼光运筹帷幄,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变革的实践。在现有团的组织理论、团的工作理论、团的建设和改革理论、党团关系理论、团与其他青少年组织关系理论的框架体系基础上,围绕党与团的关系和团与青年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结合新时期新特点进行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

        8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共青团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许多优良的基因和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独自特色的组织文化宝库。其中包括组织的哲学、目标、意识、精神、形象,以及核心能力、内化工程、人文风貌、价值准则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要按照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团组织的创新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的文化建设,让光荣的团旗不断增添新的内涵。

        机制建设是团的能力建设的保障。主要内容包括:(1)完善培养教育青年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年学习就业、成长成才的基本问题,对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激励表彰。丰富教育载体,强化阵地建设,促使日常性的教育具体化、有形化。建立青年发展状况的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及时跟踪变化情况,掌握信息动态,向党委和政府反馈。完善服务青年机制。拓宽服务平台,深化重点活动,开发人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团校、青少年宫、青年素质拓展基地、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团属青少年报刊和网站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精神粮食。积极运用互联网、青年卡、现代媒体、中介组织为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2)完善青年参与机制。运用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统一意志,做到步调一致,把完成全团的中心任务变为广大青年的实际行动。结合社会动员的目标、任务,采取公开招募、招标、志愿参与、结对互助、形象代言人、发展会员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利用团内团外、国际国内资源,围绕社会公益项目的实施,广开募集渠道。深化与政府部门的项目合作,加强与国内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积极与国外青年组织、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惠双赢的局面。(3)完善团组织的运行机制。适应新形势下党对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团的组织依托、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联系青年方面锐意创新,逐步建立完善自我运行能力更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深、社会化水平更高、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大、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更加富有效能的组织运行机制。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团的能力建设的基本功。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和青年事务的能力。深入学习研究社会管理知识,完善青年事务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推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2)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正视不同青年利益群体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知识技能的发挥,为各行各业的新人不断涌现,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掌握引导青年思想的主动权,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千方百计把青年工作做深、做细、做实。(3)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善于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把青年群体中的热点、敏感问题,纳入视野之中,纳入网络之内,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提高维护青年利益的能力。团的组织能力、工作架构和运行机制,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演进相接轨,确立责任意识、角色意识、维权意识,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切实做到把青年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4.推进团的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那些党政认同、符合青年要求、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工作领域,培育为共青团所特有或主导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按照事业化的思路和事业化的方式推进团的工作,把发展团的事业作为基本的理念贯穿到长期的实践中去。积极探索团的事业发展的着力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职能定位,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工作方式,以更加注重社会公共领域组织职能发挥的工作定位,广泛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

        大力实施团的品牌战略。品牌是一种形象的标识,每个品牌又是一个工作的节点,同其他要素相互动,就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极强的辐射作用、吸纳作用和覆盖作用。在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字号”的品牌项目,如“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建小康青春行动”、“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少先队手拉手”、“保护母亲河”、“绿色青年林”、“新世纪读书计划”以及“青年中心”、“青年卡”、“绿色青年网站”等等。这些品牌的形成凝聚着各级团组织辛勤耕作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对全社会和广大青年的一片真情,把它们维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对做好新时期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