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热青春·实践担当|忆九一八铭国耻 践行沈城励初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传薪火·沈忆九一八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 日期 : 2025-08-30    

    2025年8月21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传薪火・沈忆九一八实践团成员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珍贵的史料与文物中,探寻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足迹。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首先在残历碑面前停下了脚步,大家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这座以“残历”为造型的建筑上,标志性的“残历碑”以独特造型,象征着被日军炮火击碎的日历,铭记1931年9月18日这一历史时刻。

    碑体上“1931年9月18日”的字样格外醒目,仿佛一道深深的烙印,烫在每个人心里。队长刘佳俊对团员们说:“我们来到这里不只为浏览历史,更要让这段往事真正融入内心。馆内的文物与记载,都在讲述民族曾经历的伤痛和展现出的不屈。大家要带着这份触动去思索,明白和平的珍贵,明晰青年应有的担当,将这份铭记留存,坚定走好未来的路。”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庄重肃穆的心情走进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目光紧紧追随着展柜里的每一件文物、墙上的每一段文字和影视资料,一件件文物是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那锈迹斑斑的步枪,曾跟随抗日战士穿梭于山林,向侵略者射出愤怒的子弹;破旧的棉袄,记录着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坚持战斗的艰辛;还有东北抗日联军留下的密信、标语,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传递着“宁死不屈、抗战到底”的决心。

    image.png

    展柜中,一本本日记、回忆录,饱含着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与对侵略者的谴责。一位东北老人的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日军占领家乡后烧杀抢掠的暴行,以及家人离散、流离失所的痛苦,文字虽朴实,却力透纸背,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民所承受的苦难。这些文物,如同历史的拼图碎片,拼凑出完整的东北抗日斗争图景,让后人得以触摸先辈们的抗争温度。除了主线展览,博物馆还设有多个专题展区,从不同维度解读九一八事变及东北抗战历史。比如“日本侵华罪证展”,通过大量史料、实物,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实施奴化教育等暴行,让参观者看清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野心。

    image.png

    当走进《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展厅时,“人民必胜”“和平必胜”“正义必胜”的字样十分醒目,如强音叩击心房。泛黄庭审记录、战犯认罪手书,诉说着正义裁决。侵略者终在人民与正义前低头。团队成员申俊泽坚定道:“‘三个必胜’是先辈留的接力棒,这些有温度的史料让历史鲜活。咱们得守护和平、捍卫正义的信念,好好揣着传给更多的人!”

    image.png

    作为新时代青年,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传承。我们要将东北人民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提升本领,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储备知识;在生活中,弘扬爱国精神,传播正能量,带动身边人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在社会中,勇担责任,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就像东北抗日英雄们传承着民族的火种,我们也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爱国精神、抗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与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勇向前的动力源泉。

    image.png

    当指尖抚过布满岁月痕迹的史料,当目光捕捉到先辈抗争的点滴,课本里抽象的“九一八”,化作可感的烽火岁月,在我们与历史的对话中,鲜活重燃,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身为职院学子,我们愿化身为红色传承的“微光”,把“九一八”的历史重量、正义信念,传递给更多人。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讲述里延续;让和平火种,在时代传承中燃烧,用行动续写红色故事新篇章。


    图片来源:申俊泽(23级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三班)

    文章来源:刘佳俊(2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