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着力打造具有职院特色的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主要内容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辅以民族团结、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各类专项行动,聚焦科技助农、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创新创业等6类实践团,鼓励师生立足专业特色,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成果扎实的实践项目,在躬身实践中彰显青年担当,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应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总体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四、重点团队
1.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根基。鼓励组建“红色宣讲
团“,依托各地革命遗址、抗战纪念地等红色资源,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访谈英雄人物、创编党史微课等实践活动;通过仪式教育、故事展演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社区与乡村校园,引导青年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2. 赋能乡村振兴,深耕基层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助力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3. 领航科技创新,贯通产教融合。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等前沿领域,以“挑战杯”“揭榜挂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为牵引,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校际协同、校内联动等方式,加强政策学习研讨、企业走访调研、合作机制构建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4. 赓续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鼓励实践团队深入各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基地,追寻文化根脉,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青春活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学习传统工艺技法,参与文化IP开发和数字文创设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以青年创意焕发文明新声。
5. 践行知行合一,担当社会责任。组织学生到西部、乡村、基层开展科技扶贫、扶弱助残、敬老爱老、课业辅导、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推动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效,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五、专项活动
1.民族团结同心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多民族学生共赴边疆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开展政策双语宣讲、民俗文化互鉴等活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推普助力振兴行动。组建专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聚焦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面向学前儿童、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开展“推普+语言调查”实地调研、“推普+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推普+数字语博”数字素养普及等活动。活动通知详见公众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3.团中央、省市其它主题专项行动。如后续收到上级单位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知再另行补充。
六、活动形式
实践形式分为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团队实践要求围绕特定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具有时代性、教育意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需在6-12人之间,并需配备至少一名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个人实践则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政府见习”等项目为主要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七、有关要求
1.积极动员,组织申报
各学院团委要高度重视,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2024级学生全员参与、2023级学生不少于30%,组建及申报全国、省级、校级、院级重点团队和专项团队。实践团队由所在学院团委申报立项,坚持“谁立项、谁负责、谁管理”。
校团委将对各单位上报的团队信息进行审核及评审,最终将确定不少于12支校级重点团队、20支院级重点团队,并择优选拔、推荐为全国、省级重点团队;学院要确定不少于大一总人数5%的特色团队。
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
各学院团委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邀请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强化宣传,及时总结
各学院团委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院、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要及时梳理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优秀成果等,青春大职公众号将择优宣发。
4.强化保障,守牢底线
各学院团委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各实践团要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政策保障,成果验收
各学院要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将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实践必修课给予学分认定;学校团委支持各学院从省级、校级等层面组建重点团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将适时开展总结工作,对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团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等进行遴选和通报表扬,并择优报送省级表彰。
请各学院于2024年7月4日前做好申报团队信息审核、立项材料汇总和重点团队推荐工作,将汇总表(附件1)、申报表(附件2)电子版统一发送至晏佳羽企业微信。
共青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5年6月20日